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加强顶层设计谋划 抢抓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智能化窗口期

本报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性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激烈角逐,而在中国发展智能汽车也已经形成共识。”12月16日,在合肥举行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对《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我们的顶层规划以及产业政策日趋完善,技术研发逐渐进入商业化创新阶段。”
李克强同时认为:“在我国,技术路线的探索与产业体系建设也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中国率先提出了网联化的理念和分解,网络化与智能化深度耦合正在形成明确的C—V2X的路径和领先的C—V2X的产业体系。”
在亮眼成绩的另一面,李克强也认为:“智能汽车发展过程当中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和相关问题,包括国家顶层设计、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测试示范应用以及安全保障支撑应用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基础平台
缺乏重大的国家层面行动计划、部分法规束缚产业发展、相关汽车基础技术及器件仍受制于人……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汽车赛道,中国如何破局突围?
“面临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发展智能汽车应该从一体化的架构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做积极的探索。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征及社会属性,需要探索中国方案,难以采用国际上的单车智能发展路径,我们需要充分融合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路线探索相关方案。”李克强如此表示。
那么,对此又该如何更好理解呢?李克强解释称,按汽车技术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单车自动驾驶与网联汽车融为一体的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智能网联汽车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的复杂系统,其建设管理意义涉及到的不仅是汽车,还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公共安全等多行业多领域,需要有一个更广泛的、协同的体系范畴来解决智能汽车相关的发展问题。
“在这里面,智能汽车的发展需要本地属性的新产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方案,对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内涵有三个方面来表达。”李克强表示,“第一,它必须符合中国基础设施的标准,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符合中国联网运营的标准以及符合中国新体系下的汽车产品标准,未来在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包括未来智能汽车甚至在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上需要网联运行,需要考虑信息安全体系,形成这样一个新的体系架构。”李克强说。
李克强进一步解释称,未来发展这样一种称之为中国方案的智能网联汽车,首先需要建立这样一种方案的智能网联信息物理体系架构,充分融合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特征,以及未来五大基础平台为载体,实现“人、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
-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5210887578 邮箱:banquan@cbnet.com.cn